政治化的教育问题?馬華(政黨)適合搞教育嗎?


【指南人語/黃書琪專欄】沒有制度性改革的魄力與政治意願,馬華公會只能靠他人施捨來掩蓋執政半個世紀施政不力的事實。

今年919,馬華公會領袖浩浩蕩蕩,在吉隆玻國際機場為180名赴台就讀馬來西亞技職專班的學生送機。不到一個月,就傳出有馬專班學生惹上臺灣當地幫派,差點就在學校上演全武行。

按理而言,該數名學生觸犯紀律情節事大,按照校規,早該開除遣返,但是至今依然在校,蓋因此為馬華公會成立的馬專班。當然,送佛送到西,假設這群學生最後轉性學成歸國,的確是美事一樁,可回頭一看,不過是馬華公會當家不當權的又一出鬧劇。

早在馬來西亞技職專班之前,由留台聯總承辦的海外青年技職訓練班(簡稱海青班)已行之有年,入學標準與馬專班相去不遠但選擇更多,且因海外僑生身份入學之故,所需負擔之學雜費、健保費用又比外籍身份入學的馬專班更低。

既然本就有相同課程,馬華公會勞師動眾,出動總會長蔡細曆遠赴臺灣考察一遍,親自拍板定案開設馬專班究竟所為何事?

華裔中輟高升學低

副教育部長魏家祥今年1010在國會答詢時指出,華小輟學生人數比例高居各族人口之冠,與此同時,我國中學生輟學人數也高達9.42%2010年世界銀行報告即已指出,2000年人口普查即已顯示,年輕一代的馬來族群(15-34歲)當中的大專教育人口已經超越其他各族群的大專教育人口。

另一方面,在我國88所技職中學五萬學生人數當中,華裔生不到百分之一。

蔡細曆自言我國華裔輕視技職教育,他親自與臺灣教育部長吳清基會面,促成每年300人的馬專班課程,意在讓我國許多升學無門的華裔青年有個出路,令人啞然失笑的是,馬華公會拿人家的現成資源解決自家問題,回國後竟然還自居功勞。

若是在野黨也就罷了,作為一個執政聯邦政府半個世紀的執政黨,教育政策與資源的分配讓華裔生在國內找不到出路,理當羞愧懺悔一番,然後積極改革教育體制,讓我國教育政策包容多元,解決中輟、升學問題,而非到國外去求得數百名額就大事張揚。

白話一點說,家裏大媽不給衛生紙上廁所,這二媽跟鄰居討來了衛生紙還大聲炫耀她解決了問題,實在令人難堪。

資源分配解決教育問題

回看馬來西亞整體經濟、工業結構,放眼未來,長期受到忽略的技職教育的確是重要一環,但是,這絕對不是靠單一政黨資源開辦學校或協辦課程就可以撥亂反正的問題,唯有從教育政策與資源分配著手,才有可能根絕此一制度性問題的產生。

個人即是政治,在一個群體生活當中,舉凡衣食住行、教育、福利、就業都與政治的資源分配脫不了關係,動輒高喊不要政治化各項議題的政治人物,要嘛是沒搞清楚自己的本業,不然就是天真如馬華公會,以為開多幾間大學、學院就能夠替華社的教育問題找到出路,豈知,不過是繼續走在逃離政治的軌道上,建議速速轉型成為私立教育機構為上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